行业新闻

返回

到2025年 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

来源:11-1发布时间:2022-11-16

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加速普及,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不断加快各领域转型升级,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凸显,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
日前,《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》(以下简称报告)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。报告提出,以数据为关键要素,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,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,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,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为保障,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。

1668565069100074042.png

近年来,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图为观众在辽宁沈阳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参观。(图片由CNSPHOTO提供)

数字经济蓬勃发展

十年来,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,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,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。数据显示,2012年至2021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,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.6%提升至39.8%,年均增速高达15.9%,显著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。

报告显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,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.43亿户,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3.55亿户,约占全球的3/4。截至2022年7月,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196.8万个。

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,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加快实施。截至2022年6月,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,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,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.1左右,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
在数字产业创新能力方面,报告指出,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,产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,数字产业快速成长。截至2021年,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,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.3万亿元,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,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0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。2021年,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.6万件,占同期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9.6%;关键数字技术中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量子信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。量子计算原型机、类脑计算芯片、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,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,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。

报告还显示,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9年居于世界首位。电子商务交易额保持快速增长,由2012年的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2.3万亿元,年均增长20.3%。电子商务、移动支付规模全球领先,网约车、网上外卖、数字文化、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。

各地展开规划部署

近年来,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“加快数字化发展,建设数字中国”单独成篇,提出“激活数据要素潜能,推进网络强国建设,加快建设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,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。”

围绕数字经济,各地展开了新一轮规划部署。北京、浙江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等地提出,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。近期,江西、云南、陕西、北京等地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,明确未来几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目标,并进一步完善资金、人才等配套政策。

此外,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后,各地纷纷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进程。其中,北京市提出,到2022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更加完善,标杆工程建设、标杆企业培育取得显著进展,进一步巩固国内标杆地位;到2025年,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%左右,进入国际先进数字经济城市行列。江苏省提出,到2024年年底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,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高于增加值增幅;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%,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%,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%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1个省(区、市)发布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“十四五”规划及各类行动计划。

相关专家表示,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,数字产业基础、技术创新能力和数据资源储量差别很大,发展数字经济应因地制宜。

发展目标清晰明确

数字经济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,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,对稳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报告强调,要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,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先机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。

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,报告给出了清晰的目标。报告明确,到2025年,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,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,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,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,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,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,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和影响力稳步提升。展望2035年,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,力争形成统一公平、竞争有序、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,数字经济发展基础、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。

报告从八个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,包括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;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;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;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,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;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,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;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;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,筑牢数字安全屏障;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,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。

专家认为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除了立足当下发力稳经济,更需从战略高度出发,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,通过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,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,激发数字生产力,开辟经济发展新天地,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劲动能。


华网通信集团